教学科研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教学科研>>科研新闻
抗血管生成治疗开启晚期未分化大细胞肺癌患者的长生存之路

作者:科技处 时间:2021-09-17 15:43 浏览次数:0

抗血管生成治疗开启晚期未分化大细胞肺癌患者的长生存之路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朝霞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2021 Jun 24;11:680818; IF 6.244)上发表题目为“Case Report: Long-Term Survival With Anlotinib in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Undifferentiated Large-Cell Lung Cancer and Rare Tonsillar Metastasis”的报道。该报道为晚期肺大细胞未分化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未分化的大细胞肺癌(LCL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但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见的肺腺癌、肺鳞癌和其他亚型。晚期LCLC患者的预后很差,其中位OS仅为4个月。患者王某,20191月因喉咙有异物感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诊断为左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IV期(cT4NxM1bAJCC8版)伴罕见的扁桃体转移。NGS基因检测未发现有驱动基因突变可用于靶向治疗。患者接受含铂方案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快速进展,该化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个月。之后给患者做了一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拒绝进一步全身化疗,因经济原因拒绝免疫治疗。

结合患者的意愿,王朝霞教授团队对患者使用安罗替尼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患者在首次使用安罗替尼后出现可耐受的轻度疲劳、腹泻和皮疹,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两个周期后胸部CT检查疗效评估为SD。患者继续口服安罗替尼单药治疗至末次随访胸部CT评价疗效为SD。随访至202141日,患者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已达到21.5个月,生存期已达到27.5个月,患者生存质量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仍持续生存获益中。头颈部CT复查,扁桃体未见新发病灶,随访期间,未见原发病灶外有新的转移或进展。

目前截止最新随访至2021717日,患者病情依然稳定,安罗替尼治疗的PFS已达到25个月,OS已达到 31个月。此次报道了一个驱动基因阴性,伴罕见扁桃体转移的IV期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病例,一线治疗采用含铂两药方案化疗,PFS3个月,发生化疗耐药后肿瘤进展,予以安罗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影像显示肿瘤大小保持稳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开始缓慢萎缩,持续钙化。目前仍持续生存获益中。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病例中血管生成相关靶点的表达,发现肿瘤组织中安罗替尼的一个重要靶点PDGFR表达呈强阳性,提示PDGFR信号通路可能对安罗替尼治疗该患者获益起重要作用。

课题组成员徐天蔚博士研究生、魏晨晨主治医师为本文第一作者,王朝霞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受到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面上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3优势学科以及789重点人才基金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戴春笋教授团队发现巨噬细胞活化调控肾脏纤维化新机制,相关结果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发表
下一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批科技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1号电话:025-58509900 备案号:苏ICP备10026189